12月3日下午5点半,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苇湾小区38号楼楼长杨壮志带着热乎乎的汤饭来到居民胥大姨家。他敲了敲门,喊了句,“大姨,我是壮志,来送汤了。”等了一会儿,门开了。
胥大姨是一位失独母亲,眼睛双盲,丈夫患有轻度脑血栓。“他们身边没有人照顾,外出不便,是我们重点关注帮助的对象。”于是,杨壮志成为胥大姨家的“常客”,每天都上门拜访,周末、节假日来干家务。苇湾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丽说,像胥大姨这样的困境老人,社区有149位。为了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照顾,社区组织楼长、单元长、网格长“三长”志愿服务队开展“邻智家”亲邻助老志愿服务,照顾他们日常起居。
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是“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近年来,山东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志愿服务队伍日渐壮大,志愿服务领域持续拓展,志愿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山东各级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精准对接老年人、青少年、新就业群体等,深入开展“邻里守望·助老服务进社区”“手牵手圆梦行动”“阳光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更加务实高效、精准暖心。
“我第一次当志愿者,就是服务家乡的东营马拉松比赛。当时我在平台上看到招募公告,就联系了项目发布人。”经过培训,东营市胜利街道锦泰社区居民宋敏玉顺利成为马拉松比赛志愿者,承担了功能区指引任务,“有了官方正规的平台,我们这些志愿‘小新’可算是找到了组织!”宋敏玉说。
宋敏玉所说的“平台”,是今年4月全新升级的东营市新时代志愿服务网——东营市志愿服务网络管理服务平台。“志愿者注册以及能力提升、志愿活动发布、志愿风采展示,通过这一平台都能实现。”东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崔高峰说,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管理数据链。
以坚实的制度载体保障,让温暖持续“升温”。今年10月,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从动员、供给、组织、阵地、志愿文化、支持保障6个方面明确了21条举措。完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机制,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成立由15个省直部门(单位)组成的省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快推动建设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动员凝聚全省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资源力量。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山东),已培育优化158个项目,并先后成立烟台市志愿服务学院、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等。
送餐时顺手将反诈宣传页递给顾客,得空时学习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碰到雨雪天主动加入扫雪除冰大军……“感谢社区多年的暖心服务,我们美团站点也自发成立‘UP新蜂’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工作接触面广、掌握信息量大的职业优势,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舜井社区美团站点站长刘青林说。
在山东,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学校师生、企业职工、社会专业力量和爱心人士以及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在济困解难、扶老爱幼、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救援等工作中冲锋在前。
优化志愿服务阵地,让温暖不断延伸。山东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强化各县(市、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以及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的场所,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将社区作为志愿服务主阵地、主场景,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融合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分级分批组织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有注册志愿者2465万名,志愿服务组织24.8万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76.3万次,累计爱心奉献8.15亿小时,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孙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