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方向。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篇,科技金融的提出,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
围绕布局科技金融,商业银行积极构建科技金融制度体系、搭建科技金融专营架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成为科技金融的“主力军”。同时,银行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仅仅是资金提供者和金融综合服务提供者,更是社会资源的配置者和整合者。
近日,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4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举行。浦发银行科技金融部副总经理葛亮、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薛敏、北京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朱永恒、微众银行科技金融部负责人袁伟佳围绕科技金融的“道”与“术”分享了来自一线的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圆桌嘉宾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全行成立专业化服务机构是当前商业银行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普遍选择。在此基础上,各家银行再进一步铺设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完善内部风控机制、创设信贷产品和服务,在为企业搭建多维服务的科创生态圈中,逐步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体系。
葛亮介绍,浦发银行在总行组建工作专班,成立了科技金融一级部门,并选择了科技创新比较活跃的14个城市设立科技金融重点分行,建立了156家专门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支行,形成“1+12+156”的整体构架。
兴业银行对科技企业的布局较为超前,薛敏介绍,该行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芝麻开花”成长计划,并于2022年提出挺进“五大新赛道”,其中科技金融是重中之重。2024年总行成立了董事长牵头的科技金融领导小组,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战略发展定位。
组织架构设置方面,2024年兴业银行升级组织架构,在深圳成立了科技金融(深圳)中心,将其作为直营机构来聚焦拓展重点科技产业客户,并对该中心寄予厚望:一方面将其打造成服务科技金融的样本;另一方面,也希望该中心成为该行内部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高地。
从成绩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00亿元,已服务约1.7万家的科技金融企业。
“不做科技金融,就没有银行的未来” 朱永恒介绍,北京银行是资产规模最大的上市城商行,同时也是一家具有科技金融基因的银行。该行从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提出了特色银行发展路径,是业内首家明确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的银行;二是在组织架构上,完善科技金融专营体制建设,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成立科技金融审贷委员会,设立科技金融部一级部门,增设科技特色支行。
作为数字银行的代表,在袁伟佳看来,微众银行善于发挥数字科技的天然基因优势,与科技型企业“同频共振”,全方位陪伴企业成长。该行早在2019年就组建团队专攻科技金融服务,并积极响应“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方向,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和服务流程,在科技金融领域持续深耕。
据了解,截至2024年6月末,微众银行科技金融已经在全国20个省及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其科创贷款产品已吸引超50万家科创企业前来申请,占所在地区科创企业总数的20%。
随着企业发展,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会从信贷资金向更多元的层面转化,在圆桌上,这个观点得到了多位嘉宾的反复印证。为科技企业搭建多维服务的科创生态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无论是从银行自身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均有必要。
“单纯给它提供一笔贷款,没有其他综合性的配套的服务,对银行来讲是‘不经济’的。”朱永恒指出,虽然中小科技型企业掌握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和科技创新,但在资源整合方面仍需外部助力。
“作为一家银行,我们不仅能给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笔简单的资金服务,还能够提供一个生态链、一个渠道、一个整合的生态。” 朱永恒表示,通过为企业家能够提供融资之外的配套服务,能感受到企业黏性的提高。
在葛亮看来,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订单、资金、股权、并购等各种“撮合”服务,为此,浦发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采用的是“商行+投行+生态”一体化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多层次、精准的金融服务。
葛亮介绍,生态的第一个作用是链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之间可发生“化学反应”。“企业体量很小的时候,服务它的除了股权投资机构,还有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商业银行可以迅速构建桥梁,匹配资源、提升效率,减少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到处寻找资源的消耗和成本。”
对于如何给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薛敏介绍,兴业银行从去年开始进行了实践,探索出“兴投荟”这一品牌活动,为政府、PE机构、券商,以及会计事务所、律所等中介机构搭建了一个撮合各方资源和需求的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股债融资闭环。
从成效看,去年至今,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已举办了9场“兴投荟”,参与路演的科技型企业超过了50家,参与的PE、中介等机构超过了200家。据悉,系列活动已成为该行的优质品牌活动之一。
随着各类金融机构布局科技金融,市场竞争激烈,金融服务和产品趋同化明显,如何破局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并在这一细分赛道打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市场竞争,葛亮直言若要在科技金融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银行需要沿着行业的产业链做深入研究,将资源配置投入这类垂直领域,并长期耕耘,才能获取超额的利润。
薛敏则认为,差异化的服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当前,兴业银行利用集团多牌照资源优势,发挥研究赋能、财富赋能、投行赋能的差异化特色,向科技企业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
作为中小银行的代表,北京银行的主阵地是北京,该行服务了区域内八成的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面对大行的下沉,以及股份行的多元牌照优势,朱永恒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特色化的产品,尤其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与行业“内卷”倾向抗衡。此外,依靠灵活性、较短的决策半径,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样是应对竞争的有利方法。
“与其去卷价格,不如卷价值。” 袁伟佳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向科技企业学习,从技术发展到产品创新去创造价值,打造领先性。
总结而言,与会嘉宾认为破除同质化的竞争,银行策略极其重要:一是要摒弃“内卷”价格,依靠专业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二是依靠特色服务,提升银行的价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