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完成了其公布施行22年以来的首次修订。新修订的科普法对数字时代的网络科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应该说,当前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平台内容良莠不齐,一些虚假错误的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并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发布者以流量和利益为目标,披着科学的外衣,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移花接木,在算法的加持下一路高歌猛进,肆意传播着伪科普内容。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公众苦网络虚假错误信息久矣。有些不实的科普内容,不仅挤压了网络科普的生存空间,而且还极易误导公众,最终将影响公众对科学及科学共同体的信任。
????阻止虚假错误信息的传播扩散,需要多方共同发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科普环境,推动科普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科普人员要增强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平台积极发声,以正视听。一些前沿的科学内容和成果,科普人员甚至是科研人员才能够更好地说清楚、讲明白。如果科普人员不积极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科普,就是撤出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阵地。因此,科普人员要有担当意识,一方面是为了去伪,即不让虚假错误信息有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为了祛魅,让科学走出象牙塔,打破公众对科学的刻板印象。
????其次,网络服务提供者必须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不能以平台中立、技术没有价值观为托词,放任假借科普之名行招摇撞骗之实。基于技术开发的平台必须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及时甄别并主动下架虚假错误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用户上传内容的科学性进行审核,切实发挥科学顾问的作用。当然,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也需加强监管,督促网络服务提供者建立对虚假错误信息的澄清机制,维护好网络科普传播的环境。
????最后,公众也要主动作为,通过多元渠道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培养理性思维习惯和正确的科学态度,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地了解科技前沿进展,避免偏听偏信和落入情绪先行的陷阱。
????(王大鹏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沈丹系中国科普研究所科研助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