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类的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专家们参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馆与白鱀豚馆。陈亮 摄
专家们拜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参观水生生物博物馆与白鱀豚馆,了解到水生所自1996年开始尝试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育,目前已构建起人工环境中成熟的饲养繁殖技术体系。
目前,水生所白鱀豚馆内共饲养有12头长江江豚,其中5头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长江江豚“淘淘”是世界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成功的一代江豚,同样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了二代江豚。
专家们来到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考察。
参观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网箱繁殖江豚。陈亮 摄
世界上第一个对小型鲸类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石首长江天鹅洲已向其他水域输出40余头江豚,全面支撑了长江江豚迁地群体的良性发展,野化放归长江干流4头江豚。
长江新螺段保护区也野化放归江豚,实现了迁地保护江豚回归长江、促进中国30多年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最后一环,实现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有机融合。
国际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为全球小型鲸类的保护树立新的“标杆”。
来自柬埔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管理员Eam Sam Un对中国在长江江豚保护工作上的成就表达了赞赏,尤其是对小型鲸类进行迁地保护方面,“这是世界上公民物种保护工作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参观新螺段保护区老湾基地展厅后,来自中国香港的科研专家Naomi Brannan说道:“中国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故事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非常鼓舞人心。”
20日,王丁专家工作站在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揭牌。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将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和保障,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江豚的研究,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生存需求,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22日,他们将在武汉共同参加2024年东湖论坛?国际小型鲸类保护研讨会。
你知道吗,今年10月24日是第15个国际淡水豚日,也是第6个中国长江江豚日。
欢迎大家来到长江之滨。作为小主人,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认识来自全球的濒危小型鲸类小伙伴们吧!
地球上已知约130余种鲸类动物,小型鲸类包括各种海豚、鼠海豚、淡水豚等,它们是海洋和淡水环境的指示物种,其种群数量和健康状况反映着这些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它们的生存状态反映着我们人类对自然的保护程度。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各项保护措施协同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2022年我国长江江豚数量止跌回升。根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
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白鱀豚是近50年来灭绝的第一种大型脊椎动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鲸豚类动物。
长江江豚是江豚属中唯一的淡水亚种,是长江生态保护的伞护种和旗舰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长江江豚体型娇小,头部圆滑,没有突出的吻部,它们喜欢在浅水区出没。
伊洛瓦底江豚(简称“伊河豚”)的踪迹横贯南亚和东南亚的三条河流:伊洛瓦底、摩卡姆和湄公河。
印河豚为濒临灭绝的豚类之一,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
恒河豚分布于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恒河、梅克纳河和雅鲁藏布江的部分地区。
恒河豚在当地被称为“SuSU”,据说是恒河豚呼吸时发出的声音。恒河豚游泳时基本上是盲视,只能探测到光线的方向。
分布在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海域等。
土库海豚与亚马逊河豚相似,但属于体型较小的灰色海豚。其淡水亚种遍布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其海洋亚种生活在从巴西到尼加拉瓜沿海岸的河口和海湾。
亚马逊河豚也被称为“粉红河豚”(Boto),只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它们有着长长的吻部,皮肤呈粉红色。
原标题:《又火了!国际专家赶到武汉,就为了看ta》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