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长江首城”制造业加快发展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长江首城”制造业加快发展
日前,四川省宜宾市发布第三批“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榜单11项关键技术攻关需求,全部来自当地企业,涉及装备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等5个产业领域,揭榜金额达到12505万元。
“项目团队不管来自市内市外,项目负责人不管年龄、学历和职称,只要能力符合发榜人需求就可以申报。”宜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地金融机构还将为发榜和揭榜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企业出题、政府资助、科研机构答题”的“揭榜挂帅”新模式,是宜宾用制度把项目成果固化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新探索,也是当地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集群,引领制造业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位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宜宾,被称为“长江首城”。近年来,当地抢抓“双碳”机遇,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兴产业,宁德时代、英发德耀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
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宜宾目前已累计签约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2700亿元,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10个县区工业园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
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销量达到96吉瓦时、占全国1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2024年1至8月,宜宾动力电池增加值同比增长11.9%。
产业升级,创新是关键。为让各类创新主体产生聚合效应,宜宾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汇集12所高等院校、10万在校大学生,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产业研究院,逐步形成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科创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集群。
走进位于西华大学宜宾校区的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一堂“汽车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课正在进行,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轮番授课,现场还穿插实验环节。该学院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致力于培养符合当地新能源产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以创新为导向,宜宾推动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现已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与先进制造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累计开设动力电池、光伏等关联专业113个。在宜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总交易额达3.68亿元。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展台。新华社记者胡旭 摄
高能级平台也是宜宾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汇聚创新要素的重要抓手。眼下,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的长江工业园区内,四川首个固态电池产业园正在加紧施工,一期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4吉瓦时高安全电池生产线、30兆瓦时全固态电池小试线。
而这个项目背后,是以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的先进技术为支撑。该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科研及产业化团队与宜宾市政府共建的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于2020年落户宜宾。
该中心落户宜宾以来,连续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在高安全材料、高安全电芯、全固态电池3个方向上取得了阶段性技术突破,并累计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20多家。
瞄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宜宾致力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集群,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我们组建了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科研成果给予分类扶持。”宜宾市市长廖文彬说,宜宾还启动了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建成超百人的新型研发机构12家,聚集产业高端人才2000人,孵化科技创新企业100家。(记者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