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当前,一些西方人士对金砖国家峰会的偏见,从西方主流媒体对本次金砖峰会的报道中得到了体现,但这种偏见也恰好从反面证明了,如今金砖国家的实力、规模以及重要性正在持续凸显。
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彼时成员国只有四个国家。到如今的喀山峰会,金砖国家成员国已不止数量翻倍,其地理分布更是广泛,涵盖了大洋洲之外所有人类定居的大陆。如今,金砖国家已经远远不能用一些西方政客所谓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俱乐部”来诠释,金砖国家的存在,体现的更是国家发展与国际关系的根本诉求。
过去二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催生了新兴市场经济体集团的崛起,更是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推动了这些经济体的实力增长,但是,在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重始终较低。
鉴于这一现状,本次喀山峰会的一大重要议题,正是推动形成真正具有代表性的金融、贸易以及交易体系,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经济体系的依赖,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转型。
美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正是这样的做法,令越来越多的国家,甚至包括美国盟友在内,都开始向金砖靠拢。那些对金砖持有偏见的西方政客们更是应该谨记,正是发达国家们抢夺了属于全球南方的种种利益,并且如今还在享受由此而获得的在国际关系领域的种种特权,充当着全球金融贸易和科技领域的“规则制定者”。
面对金砖国家的崛起,西方一些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将这一集团归入“反西方阵营”,但事实上,从其自然发展的进程来看,金砖国家或许是“非西方”的,但绝对不是“反西方”。金砖机制下的所有平台、项目以及机构,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的。金砖国家致力于打造的,是更加公正和公平的国际秩序,而绝非一个“没有西方的世界”。金砖国家希望实现的目标,则是提升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各类全球性挑战。
当前,全球发展面临多重问题,局部地区冲突与危机频频。这种局面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觉醒”,而正是因为西方国家长期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决定自身命运、平等参与全球事务决策的权利。金砖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更不应该被西方视为所谓的挑战,反而应该被视为世界加速推进多极化进程的合理体现。
全球南方国家一致遵从这样的原则,那就是应该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决定各自未来的权利。全球南方也不会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将成为世界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
因此,凡是真心赞成实现更公平公正国际秩序的国家,都不应该担忧金砖国家的崛起,而是应该欢迎金砖国家这个具有远见、活力以及潜力的群体,以及他们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变化。不仅如此,他们还应该反思为何在金砖成立之初,曾将之视为“清谈馆”而非“行动队”。他们没有意识到金砖国家的成员,尤其是中国,在推动金砖机制,以实现全球南方“集体发声”的决心。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并将持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共同推动实现更公平更公正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BRICS not anti-West but a facilitator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Global South
和评理
微观中国
道中华
和评理
中国那些事儿
世界说
中国观察
新华社
中国日报网评
全球正发生
侨一瞧
大湾区之声
图说中国经济
世界观
透视
每日一词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环球时报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军网
求是
中国侨网
消费日报网
中国警察网
参考消息网
中国搜索
海外网
法制网
环球网
中青在线
中工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人民网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未来网
每日一词
一财网
新华网